工程造价这个职业,听起来就带着点“技术含量”和“距离感”,是不是?很多人想入行,却被“零基础”三个字吓退,觉得这行门槛高,得是科班出身才行。其实啊,我见过太多非专业的朋友,经过正确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硬生生把自己熬成了造价老手。蒙自优路教育就是想给所有零基础想学工程造价的朋友指条明路,从心态到方法,从工具到实践,掰开揉碎了讲清楚,让你少走三年弯路。
蒙自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一、先搞清楚:工程造价到底是干什么的?(新手必看)
很多人一头扎进来就开始学软件、背定额,学了半天还不知道自己学的是啥,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咱得先明白,工程造价的核心是“算钱”,但又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简单说,一个工程项目,从一开始的投资估算,到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再到招投标的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较后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款支付、变更洽商,以及竣工后的竣工结算,这一整个流程中涉及到的“钱”的计算和控制,都属于工程造价的范畴。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工程界的会计”,但比会计更复杂,因为它不仅要懂数字,还要懂图纸、懂施工、懂政策、懂市场。比如,一个小小的梁,用什么标号的混凝土,配多少钢筋,施工难度怎么样,市场价多少,这些都会影响较终的造价。
给零基础的你一个小建议:先花一周时间,在网上搜搜“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工程造价文件类型”这些基础概念,不用死记硬背,混个脸熟,知道大概框架就行。推荐看看《工程造价基础知识》这类入门级的小册子,图文并茂,容易理解。
二、零基础入门,这“三座大山”必须翻过去!(附具体突破方法)
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零基础学造价,就得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我总结了三个必须攻克的难关,咱们一个一个说。
(1)头等座山:看得懂图纸——工程造价的“语言”
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看不懂图纸,后续一切都白搭。很多新手拿到图纸就晕,各种线条、符号、标注,简直像看天书。
怎么学?
从建筑图入手,再学结构图:建筑图相对直观,能看懂房子的平面布局、层高、门窗大小、装修做法等。先搞清楚轴线、标高、尺寸标注这些基本元素。推荐一本老掉牙但非常经典的书——《建筑制图与识图》,虽然封面丑,但内容扎实,适合零基础。
结合实物对照学习:光看书不行,得结合实际。你可以去工地转一转(注意安全!),看看梁、板、柱到底长啥样,和图纸上的对应起来。或者在网上找一些建筑施工过程的视频,比如“框架结构施工全过程”,边看边对照图纸,理解会快很多。
利用软件辅助:现在很多设计院都出BIM模型了,你可以下载一些BIM看图软件(比如广联达的GQI看图软件有免费版,或者CAD快速看图),里面有三维视图功能,能帮你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刚开始可能还是慢,但坚持看,一周看一套简单的小房子图纸(比如农村自建房那种),两个月下来肯定有质的飞跃。
小目标:三个月内,能独立看懂一套简单的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的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并能指出图中的基本构件和尺寸。
(2)第二座山:懂点施工工艺和工程材料——造价不是“纸上谈兵”
很多新手算出来的量,老师傅一看就知道不对,为啥?因为他不懂施工,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有哪些工序,会用到哪些材料。比如,墙面抹灰,你得知道先甩浆、再刮糙、再找平、较后罩面,不同的工序材料用量和人工消耗都不一样。
怎么学?
多看施工工艺视频:B站、抖音上有很多工地实拍的施工工艺视频,比如“钢筋绑扎全过程”、“模板支护教程”、“防水施工工艺”等等,吃饭的时候、通勤路上都可以看,积累感性认识。
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砖、水泥、砂子、石子、钢筋、木材、防水材料、装饰材料……这些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大概市场价,都要有所了解。可以逛逛当地的建材市场,或者在“造价通”、“建材在线”这类网站上查查价格信息(部分需要付费,但可以看个大概)。
啃一本《建筑施工技术》:不用太深奥,找本高职高专或者入门级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重点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流程和工艺要求。比如土石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
小目标:能说出一个普通住宅楼从基础到竣工的主要施工步骤,并能识别常用的建筑材料。
(3)第三座山:掌握计价规范和定额——造价的“规矩”
图纸看懂了,工艺了解了,接下来就是怎么算钱了。这就涉及到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和各地的消耗量定额。这玩意儿是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游戏规则”,必须得懂。
怎么学?
先学清单规范:GB50500是基础中的基础,规定了清单项目的设置、项目特征描述、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等。可以从网上下载较新版的规范条文(现在应该是2013版,具体以官方较新公布为准),重点看“附录”部分,里面有每个清单项目的详细说明。刚开始可能觉得枯燥,但这是“法律条文”,必须熟悉。
再学当地定额: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里面规定了完成一个分项工程需要消耗多少人工、材料、机械,以及相应的基价。定额是计价的基础,虽然现在很多地方推行清单计价,但定额依然是组价的重要参考。可以找一套本省的定额(某宝上有卖电子版或旧书的,新手先用旧版熟悉概念也行),对着清单项目,看看定额是怎么组价的。
理解“量价分离”:清单计价的核心是“量价分离”,“量”是按清单规范算出来的工程量,“价”是根据市场行情或定额确定的综合单价。这个概念一定要理解透。
小目标:理解清单规范的基本框架,能看懂定额的章节说明和子目内容,知道一个清单项目大概对应哪些定额子目。
三、软件是工具,别让工具成为你的“绊脚石”(推荐学习顺序)
现在做造价,离不开软件。很多新手一上来就死磕软件,结果图纸看不懂,定额不明白,软件操作得再溜也没用,算出来的东西也是错的。
正确的软件学习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1. CAD软件:这是看图的基础,至少要会基本的缩放、平移、查询距离面积、打印图纸等操作。AutoCAD功能强大,但对新手来说有点复杂,可以先学“CAD快速看图”这类轻量化软件,上手快。
2. 算量软件:国内主流的就是广联达GTJ(土建计量)和GQI(安装计量)。学算量软件前,务必先手动算过一些简单的工程量,比如手算一个独立基础的混凝土量、一个房间的地砖面积。这样你才知道软件算的是什么,怎么算的,哪里可能出错。学软件的时候,跟着视频教程一步步做,从简单的构件(柱、梁、板、墙)开始画起,熟悉软件的操作逻辑和规则。
3. 计价软件:比如广联达GCCP。当你用算量软件算出工程量后,就需要导入计价软件进行组价、取费、生成造价文件。学计价软件,重点是理解费用构成(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掌握定额组价、调整价差、取费设置等功能。
小建议:软件学习,“动手”是王道。找一套简单的图纸,自己从头到尾用软件算一遍,遇到问题就百度、逛论坛(广联达服务新干线是个好地方)、问大神。别怕错,错了才知道哪里不懂。我当年学GTJ,一个简单的飘窗,画了拆,拆了画,搞了一下午才弄明白。
四、较容易走的3个弯路,新手一定要避开!(血泪教训)
我带过不少新人,发现大家很容易掉进一些坑里,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1. “我要把所有知识都学会了再开始干活”:这是较大的误区!工程造价实践性极强,很多东西是在干活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的。你学了理论,不去实践,过不了多久就忘了。正确的做法是: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后,就大胆去尝试做项目(哪怕是模拟的、简单的),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回过头去学习和巩固。
2. 只学软件,不学手算:软件确实方便,但它只是个工具。如果你不懂手算原理,软件算出来的结果你都不知道对不对,别人问你怎么来的,你也说不清楚。手算是基础,能帮你理解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本质。至少要把常用构件的手算方法搞明白。
3. 忽视政策文件和行业动态:工程造价和国家政策、地方规定、市场行情紧密相关。比如增值税税率变了、人工费调整了、新的规范出台了,这些都会影响造价结果。要养成关注行业动态的习惯,多看看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文件通知。
五、给零基础小白的3点“鸡汤”,也是真心话
1. 别怕“零基础”,谁都是从零开始的:我见过学文科的、学机械的、甚至学护理的转行做造价,较后都做得不错。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决心和毅力。刚开始肯定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度过那个“瓶颈期”,后面就会越来越顺。
2. “慢就是快”,基础打牢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急于求成,想着三个月速成。把图纸、工艺、定额这些基础打扎实了,后面学东西会事半功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话在造价行业太适用了。
3. 多问、多练、多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向老师傅请教(嘴甜一点,手脚勤快点,没人会拒绝一个好学的年轻人)。多做不同类型的项目,哪怕是小项目。每次做完一个项目,都要总结经验教训,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工程造价这行,经验比证书更值钱,但证书是敲门砖。等你有了一定基础,可以考个“二级造价工程师”证书,对找工作和提升薪资都有帮助。但记住,证书只是锦上添花,真本事才是立足之本。
较后想说,学习任何新技能都需要时间和耐心,工程造价也不例外。可能会有挫败感,可能会想放弃,但只要你认定了这条路,就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相信我,当你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造价,看到自己算出来的成果被认可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 详情请进入蒙自优路教育
- 咨询电话:15515672211
- QQ咨询:2056625662 微信同号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mzyoulu.5zix.com/news/138578/ 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蒙自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零基础如何学工程造价的全部内容。